越界“送”了20个人头,印军这波骚操作你看懂了吗?
按理说,这个关口不宽,只要在这里修筑一处城墙要塞,就可以轻易挡住入侵呀。
可是,印度从古至今本身就不是个统一国家,三四百个民族林立,文字语言完全不同,没有什么民族和国家的归属感。

对于广大四等首陀罗和“不可接触”的贱民来说,谁统治都一样,反正学会服从认命,下辈子转世就行。
因此,几千年来,外来入侵民族都从这个关口入侵,屡试不爽(除了英国是从海上来的),印度硬是N次踏入同一条河流。
印度河古文明,仅仅维持了1000年就彻底亡于雅利安人。
雅利安人在印度创立了吠陀教(古梵文“知识”),其基本教义就是“人人生而不平等”,原住民是“不可接触”的贱民,雅利安入侵者是上等人。
之后,这一体系不断进行完善,演化为婆罗门教(印度教的古典形式),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种姓制度。
后来的那些入侵者,只需要搞定了当地的高种姓的大家族,就可高枕无忧,美滋滋地加入奴役原住民的队伍里,全部融为婆罗门和刹帝利,继续推崇种姓制度。

马克思曾说:“印度过去的全部历史,如果还算得上历史的话,就是一次次被异族征服的历史。”
历史上入侵印度的外族数不胜数,雅利安人、波斯人、中亚人、马其顿人、突厥人、蒙古人、阿富汗人、甚至贵霜人、乌兹别克人、英国人等十几个外族都成功入主印度。

现在的印度,和那个印度河古文明是半毛钱干系都没有了。
印度人不喜欢记历史,古印度人相信声音是永恒的,不注重书写,并且更注重虚幻的精神世界与来世,而非当下。
所以,最可悲的一点是,印度最早的古文明历史不仅破碎得只剩下了零星的碎片,就连这一点碎片,也多数是靠外国人帮他们记录的。
其中,东晋高僧法显的《佛国记》,大唐高僧玄奘留下的《大唐西域记》、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都是重要的参考。

(玄奘画像)